促进日中沟通 加强相互理解
—— 访日本国驻中国大使馆公使井出敬二先生

作为日本驻华大使馆公使兼新闻文化中心主任的井出敬二先生,是在中国“出镜率”最高的日本外交官。这位已经在中国工作了3年多的日本外交官,近日在繁忙公务的间隙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井出敬二先生首先介绍了他与中国的渊源,“我的父亲出生在重庆。我的祖父曾经在重庆从事贸易,那个时候生下了我父亲,我自此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我在外务省工作时,有几次机会到中国北京参加国际会议,和中国的代表团进行交流。”

谈到他在中国的工作时,井出公使向记者介绍说:“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在2005年10月秋天所发生的事情。当时,许多中国的大学正在策划举行各种各样的日中交流活动,但是,由于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许多大学都取消了活动。可是,也有按预定举行活动的大学,非常难得。我当时问校长如期举办活动的原因,他回答说,因为中日之间存在问题,所以有必要让更多的中国人来认识日本。如果出现问题就回避,就不能加深双方的理解。听到他这番话的时候,我真的很感动,也为自己能和这样的人相遇而感到非常幸运。在来中国之前,我一直以为中国人是由于战争而讨厌日本,可是,来到中国后,我才发现中国人对日本的印象很不好,甚至很多时候都超出了我的想象。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人对战后的日本了解得非常少,实际上战后的日本已经变为一个民主的、并且选择和平发展道路的国家,并且还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援助。对于这样的变化,中国人民并不是很了解。中国不了解日本的方面很多,例如:日本的宗教问题,对死者的追悼办法,宪法体制、宗教和国家分离等,因为这些不了解,从而产生了很多的误解,因此,我想要让中国人更加了解日本。”

为了使中国人更加深刻地了解日本,井出敬二先生花了半年的时间,专门安排了使馆新闻文化中心的两个书记官及中国员工,进行ODA说明资料和日本宪法中文翻译版等制作。他认为,宣传和文化是要下一番工夫的事,并不是简单地将文件从右面传到左面就会什么变化的,应该到现场与中国人交流才有结果,终究,促进日中互相理解是要投入一定人力和物力的,如果不投入人力和物力,是不会有结果的。他说:“作为担当宣传媒体的负责人,与宣传媒体交往,就必须把握住媒体的想法。因为在宣传上也有风险,如果不做好精神准备的话,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像我的情况,必须得到来自外务省的信赖,这样才能做出敏捷的对应。如果只是等候着上面的决定,就会耽误时机。因此,对于主管宣传的人材必须有某种程度的权限。当然,也必须承担风险的结果,这里也有失败。致命的、大的失败是不会被宽恕的。不过,以真实的语言和中国人交流的话,也会由于意见的不同而遭受批评。我从一些事情上得到这样的经验,如:在中国国内有人说,日本和中国是否还会发生一场战争?中国人担心日本和中国会发生战争,而我听到这样的话感到非常吃惊。日本战后60年已经没有经受过战火洗礼,日本已经不想发生战争,日本的和平主义在日本已经根深蒂固了,这一点在日本国内上下已经达成共识。”

在谈到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的问题上,井出敬二先生介绍到,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始于8年前,并曾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打造出了双赢的日中经济关系。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日本结束对华ODA应当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某些试图唱衰ODA或利用其施压的做法,只能使中日关系雪上加霜。

对于日中关系,井出敬二先生认为,去年,安倍首相访华被称为“破冰之旅”,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被称为是“融冰之旅”,日中关系呈现好转的兆头。2007年是日中邦交正常化35周年,同时,两国领导人还将2007年确定为“日中文化?体育交流年”,但是,日中两国人民不加深相互理解,没有综合性的理解,说不定马上又进入冬天的时代。因为今年是交流年,因此会有许多活动,如果过了今年就渺无音信了,这样的话我觉得不太好,希望明年也能进行这样的活动,日中之间有着不同的体制。日本是个相对安定的国家,而中国是个正处于激烈发展阶段的国家,因此双方之间有着一些非对照性因素。希望这些非对照性因素不要影响到两国关系的发展。需要通过青年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努力加深相互理解。

最后,井出敬二先生指出,“我比较理解中国媒体生存环境和国外媒体环境有很大的不同。我认为应该让一些年轻的记者进行一些训练,就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真实地写出报道。我也曾出了一本叫做《与中国媒体交往的方法》的书,这本书主要是反映了日本方面希望中国方面全面了解日本的愿望。中国的媒体处于一个变革期,记者采访与报道的自由度比以前扩大了,希望中国媒体最大限度地利用这种自由度。同时,为了便于中国人更加深刻地了解现代的日本,不仅仅是单纯的依靠我们大使馆的官方努力,还需要日本的记者和日本企业的每个人持续不断地促进中日双方的理解,因为仅仅来自官方的还不够,希望更多的日本宣传媒体和企业,作为社会贡献的一个环节,促进中日双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