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公使回应中国民情

“进一步加强交流,不能光通过因特网来理解对方”

11月24日,北京一家媒体公布了一份公众对日本亲近感调查的数据,调查显示,半数中国民众对日本抱有不亲近感。在对日本“不亲近”的中国人中,有61.7%是因为日本至今没有认真反省侵华历史。

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最新中日舆论调查的部分数据,调查报告全文即将在2004年第6期《日本学刊》上刊载。

这也是该所第二次进行此类调查。在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的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曾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调查。结论是:中国民众对日本很少有亲近感。当时,该调查结果引起了中日相关各界的关注。

就此调查的发表和传播,《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专访了日本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公使井出敬二。

《瞭望东方周刊》:调查说,两年来,中国民众对日本感到“非常亲近”和“亲近”者,仅由5.9%微升至6.3%,而感到“很不亲近”和“不亲近者”,却由43.3%猛增至53.6%,已有超过半数的中国民众对日本抱有不亲近感。

井出敬二:这次的全部结果还没有公布。关于舆论调查结果,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调查等,都需要谨慎地加以讨论。等到此次全部调查结果公布之后,我将会谨慎对待。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的相关人员进行的其他舆论调查显示,还有一种见解,即中国对日本的好感,特别是在中国的年轻人当中,这种好感在上升。我期待着肩负日中友好关系重任的年轻人通过真正的交流,加深相互理解。

《瞭望东方周刊》:在你看来,这个调查数字能够说明什么?中国民众对日本的不满情绪是由什么造成的?

井出敬二:自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日中两国国民正式开始相互理解。现在交流正恰如其分地展开,但才过了25年左右的时间。日中两国在文化、社会、体制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加强相互理解的余地。作为日本大使馆,将会为发展交流更加努力。

《瞭望东方周刊》:应该通过什么方式,努力使民间情绪好转起来?这些努力的前景如何?

井出敬二:进一步加强交流。不能光通过因特网来理解对方,而是应该通过真正的面对面的交流进行沟通,这是很必要的。

《瞭望东方周刊》:据我了解,这样的调查,在日本也在进行,日本民众对中国人亲近感似乎也在下降?如果有,在你看来,原因是什么?

井出敬二:在日本类似的调查结果显示,与上个世纪70、80年代相比,对中国“有亲近感”的比例下降。但是现在“对中国有亲近感”、“没有亲近感”的比例大致持平,超过了40%。

日本每年大约有300万人出访中国。中国人到日本的人数每年大约有40万人,这与中国13亿人口相比,比例少之甚少。我期待中国赴日人数进一步增多,并且能够更好地看到日本、了解日本。

中国民众通过和日本人一起学习和工作、到日本去旅游,会了解到很多,“日本人比过去相像的要好”、“战后的日本和战前、战争过程当中的日本是不一样的”。我认为大部分中国人还没有接触过日本人。

我期待中国人和日本人能够一起,为将来世界的繁荣和友好做出贡献。通过共同完成这一事业,就可以相互了解对方,并且能够真正认识到对方是伙伴。东南亚各国、韩国、俄罗斯等国家的舆论调查显示,随着自由交流和相互理解的加深,对日本当前在国际社会发挥的作用增强了认识,“对日本持有亲近感”的人在增多,呈现了显著的好转趋势。从这个观点来看,我自己对日中两国国民之间的相互感情抱有乐观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