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关系不应发生“株连”
—— 访日本驻华公使井出敬二先生

日本外务省,7月5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日本驻中国大使馆新闻文化中心主任,公使井出敬二先生。井出先生就中日关系等问题,回答了本报记者提问。以下是采访摘要。

记者:现在日本媒体对中国的反日情绪高调报道,井出先生在中国感受到了中国人的反日感情吗?

井出:对于日本人来说,所谓反日感情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为什么会产生种种反日感情呢?我考虑了许多,觉得在中国传播日本信息时总是有些偏向,也就是说是有限制的,不少信息总使人们想起战前和战争中日本军队在中国干的坏事。战后的日本,有很多好的地方,比如说制定了和平宪法,进行了民主主义的改革,实行了对其他国家的援助等等。这些事情和这种变化,目前还没有被中国人广泛理解。信息传播的偏向,导致了一种失衡的对日感情。

现在,中国每天都在报道靖国神社问题,这样,中国人看到日本时,所做的种种议论和对话总是从靖国神社开始。但我认为靖国神社问题并不是日本的全部,日本和中国之间及世界之间,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合作。如果靖国神社问题笼罩了日中关系的一切,会让人感到很困惑。

记者:您和中国人接触时,遇到过不愉快的经历吗?

井出:我在中国住的地方,并没有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比如,我用中文和出租车司机谈天,他问我从哪里来,我就说从日本来。他夸奖说:日本是一个非常聪明的民族。别的出租车司机也对我说,现在虽然常说战争中的事,但战争已在60年前结束了,今后中日必须友好下去。日本有报道说,中国有出租车拒绝日本人乘车,但我自己在中国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今年四月,在中国的上海、北京、广州、成都发生了游行,但是日本人受伤者并不多,虽然在上海有看游行的日本人挨打,但在北京没有人受伤,没有发生打伤人的暴力行为。当然,有把车翻倒的现象,中东外交官的车被翻到过去,可能因为那是日本车。

记者:现在日本无论是经济界还是政治界,“中国风险”之说被炒得很热,对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井出:确实,进入中国的日本企业在担心。我在驻北京大使馆里担当对应媒体的工作,在中国的日本企业现在也非常注意媒体对策和舆论对策。有一家日本电器会社,在中国有50多个相关企业。他们把我们编的《日中关系重要文献集》给好几个在企业里工作的中国干部看,这些干部并不知道中日关系的这些基本文件,因此这个电器会社认识到必须一点儿一点儿地 向员工说明这些问题,并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他们到我这里来,向我们要了60册文献集。他们对中国干部如何看待日本,如何看待日中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留神了。 以前,日本在华企业中有专门担任宣传的干部,但是没有专门对应媒体和记者的干部,担当这方面的人在日本的总部。最近这些日子里,已有日本企业为中国媒体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对于“中国风险”, 日本企业首先是从媒体对策入手进行对应的,现在这样的日本企业正在增加。

记者:您怎样看待横亘中日间的靖国神社问题?

井出:无论是靖国神社问题还是其它问题,日中之间有不同的看法,见解不同是想像之中的事,不可能所有的见解都一致。发生了什么问题,应该通过对话和交流达到双方互相理解,双方应该为此做出努力。一方面发生了问题,同时认为本来发展得很好得方面也不行了,这是不对的,不应该发生“株连”现象。当然,我并不认为中国政府采取了“株连”政策。如果双方开始了这种“株连”,日中关系就不能很好地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