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政冷经热”时代即将终结?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对于日本政府要取消对华ODA)李肇星外长已经表明我国的态度。我们主要还是靠自己。我们一直是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对方给不给援助,并不取决于我们。我们希望大家都在友好的基础上合作。实际上,日本的厂商也承认,他们在中国是赚了钱的。当然,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作为一个泱泱大国,我们不企求任何人。(如果日本取消对华ODA援助)在中日关系上肯定会有一些负面影响。但是我想,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情是最主要的。”

根据日本财务省1月26日发表的外贸统计快报显示,2004年日本对华(包括内地和香港)贸易总额高达22.2万亿日元(约2132.8亿美元),首次超过了对美国贸易总额。“中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的标题赫然出现在众多媒体上。

换一个角度来看,日本——这个曾经在1993年-2003年连续11年作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到了2004年1-6月份已经下降到了第二的位置,次于欧盟,2004年8月美国也超过了日本。在中国前10大贸易伙伴中,日本对中国的贸易增长率是最低的。日本在中国对外贸易比重的降幅也最大。另外,日企在中国人愿意就职的外企排行榜上明显下滑。

“2004年的中日贸易增长26%,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增长率都超过30%。我们不希望‘政冷’影响‘经热’。”中国驻日公使程永华说。

日本企业加快向中国转移生产工厂

国际经贸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主任徐长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要分析2004年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就一定不能脱离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大发展的背景。

日本对华贸易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日本企业加快向中国转移生产工厂,同时其零部件出口和制成品进口激增。据日本财务省的统计,在2004年日本外贸总额中,对华贸易的比重占20.1%,超过了对美贸易的18.6%。日本对美贸易总额为20.48万亿日元(约1967.5亿美元)。

徐长文说,不仅出口增加了26.4%,进口也大幅度增加,增长了23.7%。出口金额为658.76亿美元,进口金额为856.19亿美元。2004年平均每个月以137亿美元的数字增长。

2004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日本的主要商品就已超过2003年全年总额。我国出口日本的机电、纺织原料及制品、贱金属及制品、光学医疗等仪器、食品饮料和烟草、矿产品等六大产品占出口的75%以上,平均比上年增长15%。其中增幅最大的是贱金属及其制品,增长率为38%;其次是光学医疗仪器,增长率为15.3%。我国从日本进口的包括机电音响设备、贱金属、光学仪器和医疗设备、车辆航空器件、纺织原料、化工相关制品在内的六大产品,平均增长15.3%。增长较大的为化工及其工业制品,增长率为27.4%;其次是贱金属制品,增长率为24%。

2004年日本对中国投资也保持增长,日本对华投资使用金额也超过2003年水平。2004年1-10月,直接投资使用金额达到47.2亿美元,接近2003年全年50亿美元的水平。徐长文说,从2002到2004年,日本对华投资在持续增长,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市场的逐步扩大、劳动力比较便宜、投资环境大大改善、再加上日元升值的压力等因素。

徐长文分析,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对我国长三角地区的投资比较快。尽管大连、天津等环渤海地区的投资也在增长,但是速度赶不上对长三角地区的投资速度,所占比重也在下降。根据日方统计,日本企业对我国长三角地区的投资占日本整个对华投资的40%以上。日方主要认为,该地区工作效率比较高、服务意识强、工业园区的建设比较好,而且这个地区市场发展比较迅速。

中国对日本的贸易依存度在连年下降

从双边贸易来看,日本对中国的依存度不断增加,日本对中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的比例,从1999年的5.6%,上升为2004年前三季的13%;日本从中国进口额占其总进口额的比例,也从1999年的13.8%,扩大为2004年前三季的20.5%;中日贸易总额占日本进出口贸易的比例则从9.1%扩大为16.3%。

另一方面,中国对日本的贸易依存度则连年下降,因为中国在日本以外地区的贸易额增长更快。虽然目前日本仍是中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但日本占中国进口市场份额已从1999年的20.4%下降为2004年前三季的16.9%;日本占中国出口市场份额也从16.6%下降至12.5%;中日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比重下降。2004年1-11月中日贸易占整个对外贸易的比重为14.6%。比2003年15.7%下降了1.1个百分点,而且有持续下降的趋势。原因是尽管中日两国的进出口贸易都有所扩大,但是增长的速度不及美国、欧盟、韩国等,所占份额逐步缩小。

在投资方面,2004年日本对中国投资速度明显放缓。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已经低11.5亿美元。2004年,韩国在历史上第一次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投资国。

在2004年,日企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大幅下滑,很多中国人不愿给日企打工。据2004年中国人最向往的外企排名调查显示:日企中排名最高的索尼由2003年排名11位下降到第17位;松下则由2003年的23位跌至2004年的32位;丰田更被排除在50名以外。

ODA:中日关系中的重要角色

中日经济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贸易、二是投资、三是ODA(政府开发援助)。记者所采访的很多专家都一致认为,提到中日贸易就不能不提日本对华ODA,它是中日经济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978年10月,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访问日本为契机,日本政府立即表示支持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并开始提供ODA,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设施的建设援助。

中国自1979年开始接受日本政府开发援助。但是,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对日本对华ODA并不十分清楚,把ODA和无偿援助划上了等号。日本驻华使馆公使井出敬二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日本对华ODA分三类,即日元贷款有偿资金援助、无偿资金援助和技术援助。日元贷款对那些为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而需要较大规模资金的项目,以宽松的贷款条件提供资金的援助。宽松的贷款条件指的是0.75-1.5%的低利息以及30-40年的还款期。例如:北京的地铁建设,北京机场建设等都有日元贷款的贡献。无偿资金援助主要以基本生活领域、环境、人才培养等领域为对象,以受援国不承担任何还款义务的捐款援助。无偿资金援助包括中日友好医院器材装备项目、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器材装备项目、向学校提供教学设备、向省级医院提供医疗器材等。技术援助的主要内容包括接收中国的1万4千多名进修人员赴日,向中国派遣4千多名专家,派遣青年海外协力队队员5百名到中国,向1万多名青少年提供奖学金等为经济建设培养人才。

无庸质疑,包括日元贷款在内的ODA对中国经济发展起了重要贡献。中国电气化铁路总长的26%是利用日元贷款建成的;中国大约1100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中约有36%是利用日元贷款建成或正在建设中;中国国内1万吨级(船长140m)以上的船能够靠岸的码头(大型泊位)的11%是利用日元贷款建成的或正在建设中。

针对有些媒体发表日本对华ODA资金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达到6万亿日元的不实言论,井出说,日本对华ODA至今累计达3兆3千亿日元(约合1649亿人民币),用于中国的铁路、公路、港湾、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农村开发、环境保护、保健、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援助项目遍布各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目前,日本是中国最大的援助国,中国是日本最重要的被援助国之一。

ODA何时“毕业”?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日本财政状况的背景下,日本对华ODA呈现出一种减少的趋势。究其原因,井出表示,一般来讲,日本提供ODA的受援国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ODA的援助就会减少,直至“毕业”。“从另一个角度上想,这实际上是一种好事情。”

据井出介绍,日本是世界上40个国家的最大援助供给国。2002年至今,日本向185个国家和地区提供ODA。其中,亚洲24个国家和地区;非洲55个国家和地区;大洋洲19个国家和地区;中南美41个国家和地区中东16个国家和地区;欧洲30个国家和地区。“一般来说,不同国家发展采取各自不同的形式,所以也会有不同标准,也会参考世界银行的融资标准。关于对华ODA的毕业时间,具体还没有确定,但是将来会停止。”井出说,日本的财政状况和世界上哪些国家更需要获得ODA等因素都会改变日本对华ODA援助政策。

2004年以来,日本一些政治家纷纷表示,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达到不再需要日本ODA的程度,所以日本对华ODA应该“毕业”了。近来,又有日本主流媒体报道,日本政府已经开始研究大幅削减对华ODA,并要在几年内“毕业”。对此,井出表示,日方认为,ODA对中日两国关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日双方就这个问题达成一致,即双2003年8月进行了修改。实施ODA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需要、经济社会状况、两国关系等因素综合判断的基础上实施ODA。”

“按国别的援助计划”是ODA大纲中的一个计划,是策划具体议案的指南。日本从2000年到2004年6月策划了16个国家的“按国别的援助计划”。于2001年10月制定的中国的经济发展-应开发课题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井出向记者透露,“对中国经济协力计划”的要点包括,第一,“以中国的经济发展为基础,中国独立完成能自行实施的事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中长期内使中国国内资金及海外筹措的民间资金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推行在特定地区、特定课题上投入资金的示范项目等,使有限的援助资源得到富有成效的利用。”第二,“今后,包括日元贷款在内的所有政府开发援助,都将不再实施以往的固定金额的方式,而是应中国对我国经济协力的新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要考虑我国严峻的财政、经济状况,就单个项目立案以予评审后,根据所实施的‘项目积累方式’提供。”

井出强调,“日本政府提供ODA采取的是案件积累的形式。所以并不是之前会规定对哪个国家提供最高ODA金额。中国、印度不一定一直占据第一的位置,说不定印尼哪天会达到第一。”

井出表示,今后,“对中国经济协力计划”的重点领域在“从以往的重视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向以下重点领域转变,即环境保护、提高内陆地区国民生活水平、重视内陆地区的社会开发、人才培养、健全制度、技术转让等。”

2005:中日关系要过大关

对于一直很“热”的中日经济关系在2004年出现的以上所述种种变化,野村资本市场高级研究员关志雄认为,中日经济关系热起来,从长远着眼,将有利于中日改善政治关系;但从短期着眼,眼前的事实显示,中日政治持续冷却已经对中日经贸交流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005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敏感”年度。中日之间是是非非目前会面临不同层次的艰难转折。

日本政府不久前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37.6%的日本人“对中国感到亲近”,较2003减少了10.3个百分点,是这个年度调查自1975年开展以来最糟的一年。

而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公布的调查也显示,中国民众对日本感觉“亲近”或“非常亲近”者,较两年前仅由5.9%微升到6.3%,对日本“不亲近”或“很不亲近”者,却从43.3%激增到53.6%。也就是说,已有超过半数中国人对日本抱有不亲近感。

这些数字也可以部分解释日本为什么难以在华获得新的大项目。中信集团驻日本代表处代表安志达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举了个日本人常说的例子,日本曾经一直争取“中日新干线”的项目,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中标。后来,日本获得了东北高速列车的项目,这实际上并不是大的项目。结果中国民间反对的信件不断寄到交通部,整件事也闹得沸沸扬扬。“试想,哪个大企业会在这样的环境下提供项目。”安志达说。

安志达说,在日本,他并没有遇到很不友好的日本人。相反,现在日本兴起了一股学汉语热,因为,掌握了汉语就好找工作。而且,很多日本人非常愿意派驻到中国工作,非常喜欢中国一些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

展望2005年的中日关系,井出表示,知道有些人用“政冷经热”或者“政冷经冷”这样的四字成语来形容现在的中日关系,但能否真正表现中日两国关系当前的状态值得注意。井出说,“日中两国邦交没有正常化的时候,政治关系确实不太良好,但是如果把现在的情况与当时比较起来是否还能算‘冷’?国与国之间就如同人与人之间一样,存在分歧不能说不正常。出现分歧的时候应该坐下来讨论,把问题解决。”